一間翻譯公司接到一項臺灣設計品牌的委託,要將他們的官網、產品故事與社群文案翻譯成英文,他們主打的是濃濃台味的文化風格,像是「柑仔店美學」、「從鹹酥雞到香氛蠟燭」這種帶著幽默與親切感的詞語,問題來了:這些充滿本地味的句子,該怎麼讓國外讀者也看得懂、甚至產生共鳴?
這不是單純的語言轉換,而是一場跨文化的翻譯考驗,因為臺灣人的日常語言裡,藏著太多只有我們才懂的雙關語、俗語、甚至飲食梗,例如,「你今天有點滷味」這句文案,在中文裡是調皮又富創意,但若照字面翻成 You look like braised food today,不但讓人摸不著頭緒,還可能讓外國讀者一頭霧水。
這時候,翻譯公司扮演的角色就不只是把文字換成英文,而是要重新拆解原意,抓出情緒、文化與笑點的本質,再用當地語言風格包裝出一個一樣有趣、但能被理解的版本,有時候,我們會保留原文加註說明;有時候,會整段改寫,讓國際讀者也能感受到「這品牌很酷、很有梗」,即使他沒吃過滷味也能被吸引。
其實,臺灣創意從來不缺,但真正能走上國際的關鍵,是你怎麼說故事,很多設計品牌、食品業者、甚至文創團隊,已經能做出極具在地風格的內容,可惜在輸出時,若只依賴直譯,就會失去那股文化魅力,越在地的文化,越需要高敏感度的轉譯,而這正是專業翻譯公司的核心價值。
我們在處理這類案件時,常會試著和客戶討論品牌想傳達的情緒、語氣與受眾輪廓,因為翻得準,只是基本;翻得巧、翻得讓人會心一笑,才是真正讓「台味」變得國際的那一步。
臺灣文化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多元、幽默與細膩,要把這些翻進全球視野,靠的不是字典,而是理解與創造,找一間懂臺灣文化、又熟悉海外語境的翻譯公司,不只幫你把字翻過去,更能讓品牌靈魂一起傳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