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間原本只經營國內市場的生活用品品牌,準備將電商網站推向新加坡和馬來西亞,他們原先的做法很直接,把中文商品文案丟進 Google 翻譯,再請助理微調語句,結果呢?流量進來了,購物車卻沒人結帳,直到幾週後,他們才意識到—文案看起來「像英文」,但讀起來卻完全「不像品牌」,這時他們找上翻譯公司,重新檢視整個英文內容,原來,機器翻出來的文字雖然勉強通順,但缺乏行銷語感與語境轉換。
像是中文直譯的「輕鬆打造質感生活」就變成 Easily build a stylish life,乍看沒錯,但對當地消費者來說完全沒有說服力,也不符合購物語境的語氣,這就是內容行銷翻譯與一般資訊型翻譯最大的差別—你不是在告知,而是在說服、吸引、引導行動。
翻譯公司接手後,從品牌定位開始調整語氣,將原本的中文文案重新轉化為地道、具有購買力的英文內容,例如,翻譯公司將主打文案改為 Elevate your everyday with effortless elegance. 不只語感更自然,也與產品形象連結得更緊密,配合廣告投放後,網站轉換率也明顯提升。
這樣的例子不只一個,另一家科技新創公司想把白皮書翻譯成英文送到國外媒體曝光,但初版翻譯版本太過書面,缺乏產業術語與專業語感,後來翻譯團隊針對他們的 B2B 對象重新調整內容,除了語言準確,更融入當地專業領域常見的表達方式。
這些實例讓我們發現,一份文案是否能有效說服受眾,取決於語氣、節奏、文化語境,這些都不是免費翻譯工具能提供的,當你希望品牌資訊走出台灣、進入真正的國際市場,與其冒著踩雷風險,不如一次交給有經驗的翻譯公司處理。
畢竟,一份寫得再精美的中文文案,若翻成英文後失去原本的情感與力量,不僅無法行銷,甚至會拉低品牌印象,而翻譯公司不只懂語言,更需懂品牌在市場上的說話方式,當翻譯不只是文字的對應,而是整體溝通策略的一部分,你才會真正感受到翻譯價值所帶來的轉換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