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這幾年力拚轉型,不只靠港口、加工區、觀光,越來越多企業把目光放在東南亞市場,這些新南向國家消費力上升、語言多樣、文化獨特,但也因為這些差異,讓不少高雄公司在跨國推廣時踩了不少地雷,這時翻譯公司能提供的不只是單純的語言轉換,而是完整的語言戰略。
為什麼語言戰略這麼重要?因為在東南亞市場,你賣的產品、講的品牌故事,能不能讓當地人看得懂、聽得進,差異比你想像中大,一句中文廣告詞直翻成越文,看似沒錯,卻可能完全沒情緒;一段商品說明照抄成泰文,可能被當地網友吐槽難讀,這就是很多業者在沒有語言策略的狀況下花了錢、下了廣告,卻沒有成效的主因。
所以,專業翻譯公司介入後的第一步不是開始翻譯,而是先理解你的品牌在地定位,你是要走高質感路線?還是主打平價實用?這會直接影響語調選擇與用字邏輯,舉例來說,同樣一台冷氣,在馬來文中,如果翻譯公司知道你的產品賣點是節能,會選擇當地人熟悉的節能標章詞彙,甚至加入當地家電比價平台常見的字眼,這樣轉換過來的內容才會讓人有「這是我們需要的」感覺。
再來就是文化敏感度,在東南亞,有些顏色、圖像、數字,背後代表的不是你以為的意義,像在印尼市場,廣告中過度強調「白皙」就可能引發反感,因為這涉及種族與文化議題,同樣地,一些在台灣用來展現親切的語氣詞,在越南則可能讓人覺得你不夠專業,好的翻譯公司會主動提醒這些眉角,甚至建議你怎麼改寫內容以更貼近當地接受度。
除了語言翻譯,翻譯公司也常配合在地行銷團隊協助內容本地化,什麼是內容本地化?不是只有語言轉換,而是連同圖片、單位、法規參照也一併調整,比方說,若你賣的是保健食品,中文標示的「衛福部核准字號」,到泰文市場根本無意義,翻譯公司會改為符合當地法規的說明格式,甚至幫你附上對應機關名稱,讓顧客一看就放心。
而在社群操作與電商平台商品頁上,翻譯更是要講求轉化率,你可能在蝦皮、Lazada 或 Tokopedia 上架,這時商品敘述不是越長越好,而是要簡短有力又能打中痛點,專業的翻譯公司不會照本宣科,而是以當地消費者慣用的搜尋詞去優化內容,這樣你的產品才容易被找到,也才容易賣出去。
翻譯公司還能幫你制定長期的語言使用規範,這看起來像是大企業才會做的事,但對想長期經營東南亞市場的中小企業來說,其實更有價值,有了這些規範,每次翻譯出的品牌聲音才會一致,也更容易建立顧客認同,舉例來說,你的品牌強調天然、無添加,那這幾個核心概念要怎麼用越文、泰文或印尼文表現,應該固定下來,如此才能避免今天說「無化學成分」,明天變成「純天然」,結果讓消費者搞不清你到底在說什麼。
語言戰略的最終目的是協助你「溝通」,不只是讓對方看得懂,更是讓對方願意買單,高雄企業若真的想進軍東南亞,不妨開始跟專業翻譯公司合作,一步步建立屬於自己的語言行銷策略,這比花大錢請代言人來得實在,也更能讓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步。